三陰性乳癌 (TNBC) 是一種具有高度侵襲性和異質性的乳癌亞型。 

本常見問答集探討三陰性乳癌的發病率、正在進行的試驗、創新藥物治療,以及其對患者結果的影響。 

1. TNBC與其他乳癌亞型有什麼區別? 

TNBC缺乏雌激素受體 (ER)、黃體激素受體 (PR) 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 表現,導致標靶型荷爾蒙療法和標靶型HER2療法的療效受限,使得TNBC更具侵襲性,治療難度更大。TNBC還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類基底細胞型乳癌較為常見且侵襲性較強。 

2. TNBC的全球發病率和存活率趨勢? 

TNBC病例佔全球乳癌病例的10-15%。據通報,2022年全球TNBC確診病例約30萬例。亞洲的發病率較高,其次是歐洲、北美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轉移性TNBC的存活率不到12%,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存活率可達50%-60%。上述趨勢凸顯不同地區的醫療服務水準存在顯著差異,需要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 

3. TNBC的當前標準治療方案是什麼? 

TNBC治療以化療為主。然而,生物標記驅動療法正逐漸成為TNBC治療的重要選擇,例如針對BRCA突變的PARP抑制劑和針對PD-L1陽性腫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藥物。對於復發型三陰性乳癌,也可採用抗體藥物複合體。 

4. 全球TNBC試驗情況如何?不同地區的受試者招募率有何差異? 

自2019年以來,全球已啟動1500多項TNBC臨床試驗,約佔所有乳癌試驗的30%。北美地區在臨床試驗活動中較為關鍵,其次是亞太地區、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其中北美地區以美國為主,中國和澳洲在亞太地區表現突出。西班牙和法國在歐洲TNBC臨床試驗中較為關鍵,為推動TNBC研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色列和巴西在世界其他地區的TNBC試驗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相較於美國,亞太地區的中位招募持續時間更短,招募率更高。 

5. 哪些新出現的生物標記推動了TNBC的治療創新? 

新出現的生物標記包括BRCA1/2突變和PD-L1表現,其中BRCA1/2突變是使用PARP抑制劑的關鍵標記;PD-L1表現則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關鍵標記。其他具有前景的治療標靶包括FGFR擴增、VEGF過表現和PI3K/AKT/mTOR路徑改變。這些生物標記讓TNBC治療更加精準有效,進而推動了TNBC治療市場的成長。 

 

*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診斷或治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咨詢和聯繫正規醫療機構。 

其他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