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會反復發作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病因包括結構、遺傳、病毒、代謝、免疫條件等因素。  

本常見問題解答將闡述癲癇患病率、正在進行的試驗、創新藥物及藥物對患者預後的影響。

1.全球的癲癇患病率有哪些差異?哪些因素導致了這些差異?

2016年,全球約有4600萬人患有癲癇。據記錄,亞太地區的流行率較高,其次是北美、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各國的流行率有所不同,其中印度、中國、美國、巴西、墨西哥、奈及利亞和德國的病例數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亞洲癲癇患病率較高,這可能源於其較高的地方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風險。

2.癲癇發作的主要治療方法及其作用機制是什麼?

癲癇發作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抗驚厥藥物治療,根據發作和癲癇類型、綜合征和病因的診斷進行選擇。由於各類癲癇發作和綜合征具有不同的潛在原因,癲癇治療的有效性各不相同。一些抗驚厥藥,如拉莫三嗪和托吡酯,具有多種作用機制,而其他藥物則通過單一已知機制發揮作用。

3.全球癲癇臨床試驗的概況如何?不同地區的招募率有哪些差異?

自2019年以來,生物技術和生物製藥行業啟動了4000多項癲癇試驗。亞太地區的試驗數量較高,其次是歐洲、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中國大陸在試驗數量方面在亞太地區處於重要地位,而德國在試驗數量方面在歐洲處於重要地位。在北美,美國的癲癇試驗占比較大。在世界其他地區,以色列的試驗數量相對較多。此外,亞太地區的臨床試驗顯示,與美國和歐洲相比,其招募持續時間更短,患者招募速度更快,這可能是因為這個地區擁大量且多樣化的患者群體。

4.目前有哪些治療癲癇的上市藥物和管線藥物?

目前市場上提供多種癲癇治療藥物,還有一些處於後期研發階段的藥物。值得一提的是,已批准靶向AMPA谷氨酸受體的Likozam和Fycompa用於治療癲癇。此外,III期管線藥物還包括Ztalmy和Ganaxolone等療效可期的藥物。這些藥物靶向GABA A受體,可以看出癲癇治療不僅取得了重大進展,還在新機制探索方面有所突破。

5.目前正在研究哪些值得期待的創新方法來解決耐藥性癲癇?

耐藥性癲癇的流行推動了創新治療的發展。其中包括針對特定癲癇亞型的療法和新藥靶點。大麻素療法是潛在抗驚厥特性的另一個研究領域。此外,正在開發精准醫學以實現個性化治療,同時還在探索CRISPR-Cas9等遺傳療法來治療某些遺傳性癲癇綜合征。

*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診斷或治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諮詢和聯繫正規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