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發起的Project Optimus計畫旨在使腫瘤藥物開發中的劑量優化和劑量選擇現代化。這項計畫將研究重點從確認最大耐受劑量 (MTD) 轉移到確認最佳生物劑量 (OBD),進而使療效、安全性和受試者體驗之間保持平衡。
為何Project Optimus計畫對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舉足輕重?
傳統上,腫瘤試驗依賴於MTD模式:在早期研究階段將藥物劑量提高至受試者耐受極限。Project Optimus計畫則對這一模式提出了質疑,強調了在研發早期藉由資料驅動的優勢瞭解劑量與反應之間關係的必要性。這項計畫在監管、臨床和營運方面對尋求腫瘤適應症研究的委託方產生了影響。
Project Optimus計畫的關鍵目標
- 改善早期階段試驗的劑量優化
- 鼓勵隨機劑量範圍研究,而非僅僅依賴於第I期的劑量遞增群體研究
- 減少受試者接觸過高劑量或治療劑量不足的機率
- 強化對後期階段試驗腫瘤藥物的整體利益風險分析
Project Optimus計畫對臨床試驗有何意義?
- 劑量探索的早期投資
委託方須將全面的劑量發現和劑量範圍研究納入第I期和第II期試驗範圍,而不僅僅是第III期試驗。 - 試驗計畫書的重新設計
試驗計畫書需增設群體與組別,並整合PK/PD模型及患者報告結果,以評估耐受性。 - 更高的監管要求
FDA將要求委託方以有力證據證明所選劑量的合理性,而非僅以耐受性或歷史先例作為依據。 - 週期延長與成本攀升(初期)
早期階段試驗負擔可能會加重,但長期效益將體現於療效更好的藥物、更少的劑量調整及更順暢的監管審查。
對生物技術委託方和新興委託方的影響
規模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尤其是那些擁有單一資產研發中藥物的公司,可能會面臨Project Optimus計畫所帶來的壓力。原因在於:
- 用於擴展早期階段試驗方案設計的資源有限
- 緊迫的研發週期
- 投資者要求快速展開關鍵性研究的壓力
但是,採納Project Optimus計畫可能會提高後期階段試驗的成功率,並為新藥臨床研究申請 (IND) 和新藥申請 (NDA) 提供更充分的理由,使早期投資物有所值。
CRO如何在Project Optimus計畫中為委託方提供支援?
受託研究機構 (CRO) 可透過以下方式發揮關鍵作用:
- 設計符合FDA預期的劑量優化策略
- 利用即時資料審查實施適應性試驗設計
- 支援PK/PD模型和受試者安全性分析
- 透過高效率的營運執行加快研發進程
為何Project Optimus計畫是一次策略機遇?
Project Optimus計畫正在重塑腫瘤藥物的開發格局。與其將其視為監管負擔,不如將其視為提升藥物有效性、安全性和市場發展潛力的策略機遇。委託方如能及早規劃,投資於資料驅動的試驗設計,並努力迎合FDA不斷變化的要求,不僅能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還能強化其監管框架和商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