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活体生物药?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活体生物药 (LBP) 包含从人体供体中分离出来的单一菌种或活体微生物聚生体(如细菌或酵母),旨在预防、治疗或治愈疾病或病症。此类药物主要通过与宿主的微生物组、免疫系统或人体内的其他生理过程相互作用而发挥功效。
2. 关于LBP临床试验,哪些地区处于重要地位,哪些因素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由于透明的监管框架促进了早期药物开发,亚太地区的LBP临床试验活动相较关键,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凸显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全球扩张。法国和比利时依旧是制药中心,而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则对区域生物技术投资展现出更大的兴趣。
3. LBP工程化和递送方法的新进展是什么?
LBP工程化取得的进展涵盖细菌菌株的基因修饰和合成生物学的创新。例如,LBP可感知胃肠 (GI) 道发出的信号并做出响应,从而改变宿主的原位生物学特性。
LBP通常采用口服给药途径。口服递送技术旨在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降解。递送系统取得的进展涵盖微胶囊技术。该技术将药物成分包裹在保护层中,防止酶变败,或借助pH响应材料,根据胃肠道中特定的pH值释放药物。
4. LBP如何与联合疗法结合改善预后?
LBP正逐渐被整合到联合疗法中,这在癌症、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此类联合疗法对LBP调节宿主微生物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功能加以利用,使其成为传统疗法和先进疗法的有力辅助手段。例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和抗炎药联合。
5. LBP的监管情况如何?全球范围内有何差异?
LBP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通过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 (CBER) 进行监管,并遵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 审批途径。在欧洲,通过人用药品委员会 (CHMP) 将LBP作为生物医药产品进行监管,有时也根据产品特性将其作为先进治疗药品 (ATMP) 进行监管。在日本,LBP通常被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 (PMDA) 划分为生物药物。
不同地区对转基因LBP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其中,日本和欧洲对环境安全和风险评估的要求更为严格。